陈复正《幼幼集成》提到:“夫产后百节俱开,气血两败,外则腠理不密,易感风寒;内则脏腑空虚,易伤饮食。稍有不慎,诸证丛生。”由此可知,产妇的生理特点总结为:气血亏损,脏腑虚弱,瘀血阻滞,心气不足,易感风寒。
1、气血亏虚
《丹溪心法》:“产后无得令虚,当大补气血为先,虽有杂症,以末治之。一切病多是血虚,皆不可发表。”
《妇科秘书八种》:“凡经胎诸症,皆起于气血衰,脾胃虚,而产后之气血至脾胃虚衰尤甚,是以丹溪论产当以大补气血为主,虽有他症,以来治之。”
《妇科玉尺》:“故产后之疾,先以大补气血为主,纵有他疾,亦以末治之。”
《妇人规》:“凡产后气血俱去,诚多虚证。”
产妇在生产时会消耗体力和失血,血液的流失会导致气随血脱;气能摄血,体力的消耗会导致气虚,气虚无力统摄血液会导致产后恶露不尽使血液流失加剧。所以产妇多出现气血双亏的现象,即使有其他疾病或症状,我们首先也应该考虑补益气血。
2、脏腑虚弱
《备急千金要方》:“妇人产讫,五脏虚赢。”
《妇科秘书八种》:“而产后之气血至脾胃虚衰尤甚。”
《经效产宝》记载的25种产后病,其中有6种的病因与脏腑虚弱有关。
脏腑虚弱会导致诸多疾病的发生,产后最常累及的脏腑是脾胃,除此之外还包括心和膀胱。脾胃虚弱会出现产后下腹痛、产后下痢等症状,心脏虚弱会出现产后抑郁、失眠等症状。累及膀胱则会出现产后小便不利等症状,所以脏腑虚弱是产妇的生理特点。
3、瘀血阻滞
《备急千金要方》:“产后七日,恶血未尽,不可服汤。”
《妇科秘书》:“一审少腹痛与不痛,以征恶露之无。”
《女科经纶》:“夫产后元气既亏,运行失度,不免瘀血停留,治者必先逐瘀,瘀消然后方可行补,此第一义也。”
《妇人大全良方》:“产后首当逐败生新,然后仔细详辨疾证,不可妄立名色,自立新意,妄自加减方药。”
产后导致瘀血阻滞的原因包括:
气血亏损导致气血流动速度变缓瘀滞体内;
情志不畅以及产后卧床导致气滞无力排除瘀血;
外邪侵袭尤其是风寒之邪导致寒凝血瘀;
生产时离经之血瘀滞体内导致气血凝滞。产后血瘕、血晕、产后不语等症状的病因均与瘀血阻滞有关,所以促进瘀血的排除是产后养生的关键。
4、心气不足
《妇人大全良方》:“心主身之血脉。因产伤耗血脉,心气虚则败血停积,上干于心,心不受触,遂致心中烦躁,卧起不安,乍见鬼神,言语颠错。”
《妇人大全良方》:“产后心闷气绝……因产心气虚弱,发成风痉。”
心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转依赖于气血的濡养和心气的支持,气血充足是神志活动的基础。产后气血亏损,导致心失所养、心气涣散,引起心神失养,无力抵抗外界刺激,调节情志活动,则出现产后血晕、产后癫狂、产后狂言澹语如有神灵、产后不语等病症。
5、易感风寒
《家传女科经验摘奇》:“夫产后忧惊劳倦,血气暴虚,诸症乘虚易袭。”
《金匾要略》:“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
产后产妇情志变化和身体劳累,加上失血流汗过多导致气阴两伤、营阴不足,外邪乘虚而入。产时大汗导致毛孔大开,气血流失导致卫气不足,产时劳累使正气耗伤,营卫之气固里卫外功能减弱。此时调养不当或误用寒凉药食导致寒邪乘虚内侵,影响脏腑运转和功能,所以产妇大多具有易感风寒的生理特点,在产后养生中应防止风寒侵袭,预防产后身痛、畏寒等症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亚丽. 产后养生中医古代文献整理研究[D]. 2016.
[2]陈复正.幼幼集成四[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11.
[3]高士拭.医学真传[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7.
[4]朱震亨.丹溪心法[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103.
[5]沈金鳌.妇科玉尺[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6. 101.
[6]张景岳.妇人规[M].广州:广州科技出版社,1984. 205-206,235-240.
[7]陈佳园.妇科秘书八种[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8. 78,121,117-18.
[8]萧埙纂.女科经纶[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 120-121.
[9]陈自明.妇人良方大全[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39-363.
[10]竹林寺僧人.竹林寺女科二种[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3. 35-39,57,236-237,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