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产后康复知识的普及,女性健康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妈妈的认可。不过,在面对众多的产后康复项目时,产后妈妈们该如何选择?什么时候可以开始产后康复锻炼和治疗呢?
产后需要做哪些项目呢?
1、盆底康复
妊娠和分娩往往会对盆底造成一定损伤,导致产后漏尿、漏便、严重便秘、阴道排气、盆底痛、性交痛、阴道干涩、甚至器官脱垂。经过产褥期,盆底的部分功能会有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因此建议在产褥期后进行各方面的盆底检查,包括妇科检查和盆底肌电生理评估,必要时进行形体、疼痛的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常用的盆底康复治疗有:电刺激、磁刺激、手法按摩、阴道激光、Waff运动等,建议在产后42天后再进行。
2、腹直肌分离
生完孩子的宝妈常会有肚子松垮的情况,这种现象是由于腹壁松弛,腹部存在过多的脂肪,再加上腹直肌分离导致的。
有些妈妈急于恢复身材,产后不到42天便开始做各种运动,特别是腹部运动。殊不知这样可能会加重腹直肌的负担,使盆腹动力更加失衡,造成更大的伤害。因此,一定要经过专业医生的检查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计划。建议在产褥期后,子宫和身体各方面有了一定的恢复后,再解决腹直肌分离的问题,再开始瘦腰、瘦腿也不迟。

3、形体恢复与骨盆矫正
孕期及分娩过程中,松弛素的分泌会使骨盆周围的韧带、筋膜松弛。生完孩子后,由于自行恢复有限,很多女性会出现骨盆松弛的问题。轻则出现“大小屁股”、”长短腿”,影响体态;重则耻骨联合分离,引起耻骨联合疼痛。特别是孕前就有相关骨肌肉疼痛、形体异常烦恼的妈妈,这些问题在产后更容易出现或加重。
由于骨肌疼痛、形体异常还和一些疾病有关系,所以建议在产后42天后,尽早前往正规的盆底康复中心进行检查与评估。必要时进行全脊柱及骨盆X线检查,明确问题所在,在康复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治疗,尤其是骨盆矫正。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医学诊断、治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