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孕期,医生会通过定期产检来帮助孕妈妈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和胎儿的发育情况,并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健康隐患。妊娠期出现高血压对孕妈妈来说可能会引起诸多并发症,是需要重点关注和预防的孕期常见问题之一。
什么是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是指怀孕20周后的新发高血压,临床表现仅有高血压。通常会于产后12周内恢复血压正常值。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指妊娠和高血压并存的一组疾病,发病时间及严重程度没有限定。
妊娠期高血压的主要表现
需要警惕的是,高血压有时没有明显的症状,需要通过定期产检来及时发现。高血压严重时会出现头疼、腹痛、恶心呕吐、水肿。
妊娠期高血压对孕妈的危害
● 病情严重,进展为重度高血压,可能发生脑出血、脑水肿、脑梗塞、失明、心衰、HELLP综合征、肝破裂、肾衰、胎盘早剥,甚至母婴死亡。
● 再次妊娠时,可能再发高血压。
● 诱发慢性高血压和其他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慢性肾脏病、糖尿病等。
妊娠期高血压对胎儿的影响
可能发生胎盘功能不良、胎儿生长受限、早产、胎儿宫内窘迫。
如何预防妊娠期高血压?
1. 定期产检:发现高危因素,识别高危人群。
2. 合理饮食:适当限盐<5g/d,高蛋白饮食。
3. 规律生活与适量运动:注意休息,尽量左侧卧位;戒烟。
4. 监测自主症状:注意临界血压130/80mmHg,如果出现头痛、眼花、上腹部不适、下肢和(或)外阴明显水肿,体重增加过度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5. 对于妊娠高血压高危人群,建议从孕中期补钙1-1.5g/d,直至分娩;有指征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小剂量对怀孕无危害的药物进行控制。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医学诊断、治疗为准。